

自蓮華定院觀一心院谷
高野山由壇上伽藍、奧之院的2個節點和被稱作「高野十谷」的十個谷(區)所構成。
「高野十谷」中,以與谷名同名的寺院為中心,建有祭奠先師(已故師匠)、檀越(捐供財物的施主)的墓地,和眾多子院(附屬於本寺的小寺院)。
每個谷裡,都有院內堂(廟堂,禮拝設施)、湯屋(浴場)等公用設施,谷內的僧侶們共同舉辦活動,因此被認為具有類似今天行政規劃中的區的組織。
「高野十谷」之一,高野山內西北部的是「一心院谷」。
一心院谷是在吉野笙之窟經過艱苦修行,精通佛教和神道的行勝上人創建的一心院寺院為核心的谷(區)。笙之窟是今天奈良縣上北山村的修行聖地。
據文獻記載,一心院是鳥羽上皇的第三皇女八條院暲子內親王和創建鎌倉幕府的源賴朝皈依的寺院。
行勝上人(1130年-1217年)是被攝政關白九條道家,敬譽為「活佛」的高僧。
五十四歲以前登上高野山,高壽88歲。
其故日為5月7日。下面提及的真田信繁(幸村)的故日也是5月7日。
行勝上人把一心院讓給了弟子,賴朝的三男,貞曉上人。
貞曉上人(1186年-1231年)是一個心胸豁達,能夠成為鎌倉幕府將軍的人才。但是他一生熱衷於修行佛道。
或許得益於此,他也是賴朝的兒子中,唯一一個壽滿天年的。
江戸時代前,一心院被廢絕,現在的一心院谷裡並沒有一心院。
今天,移建在壇上伽藍內的國寶建築不動堂(十四世紀初重建)是當年一心院的本堂。
運慶製作的著名國寶佛像群・八大童子立像就佇置在不動堂內。
歷史悠久的一心院谷內,行勝上人還創建了諸多子院。
其一,尊奉的主佛為阿彌陀如來的奧之坊(院號念佛院)就是今天的蓮華定院。
據傳,行勝上人在這個子院裡,全神貫注念誦阿彌陀如來的修行,也就是過著所謂「念佛三昧」的生活。
蓮華定院位於一心院谷內西北部。
從京大坂道經過不動坂,到不動坂口(京口)後,再從女人堂坂往下就到了。
京大坂道是「高野七口(入高野山共有7條路徑)」之一。江戸時代,這裡是從京都或大坂登高野山距離最短的路線。
1838年(天保9年)發行的《紀伊國名所圖會》中,有「十之八九自此道朝拜」的記載。江戸時代,是最被廣泛使用的道路。
835年(承和2年)年,弘法大師空海進入永生冥想「入定」之後,「入定信仰」被逐漸得以流傳。
所謂「入定信仰」是指弘法大師(聖靈般的存在),至今仍以肉身入定在高野山奧之院的廟堂內,持續著救度苦難眾生,直到56億7千萬年後彌勒菩薩現世為止。
登上蓮華定院旁女人堂坂後就是不動坂口(京口),在這裡可以看到持續了1000多年禁止女人進入的結界之遺跡。
到這裡都是一心院谷,結界的外側建造的是女人專用的「籠堂」。
籠堂就是後來的「女人堂」。這座女人堂也是高野山唯一現存的女人堂。
2004年(平成16年),高野七口之一的町石道作為「紀伊山地靈場和參拜道」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2016年10月,京大坂道中從伊呂波坂(舊不動坂)到女人堂之間的山道,也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探曉蓮華定院
1521年(大永元年),高野山的4000多座寺院因火災而燒毀。第二年,本院和信州長野的豪族們通過締結宿坊契約推動了寺院的重建。當時,和真田家祖先海野氏的邂逅結下了百年不解之緣。
1600年(慶長5年)9月,由開啟日後江戶幕府260年歷史的德川家康所率領的東軍,和祈願豐臣家存續的西軍,打響了一場決定天下興亡的慘烈決戰「關原之戰」。
這一戰役西軍敗北。投靠西軍的信濃國,也就是今天長野縣上田的大名真田昌幸和次子信繁被勒令流放到高野山蟄居。真田父子最初在高野山安身度命的臨時居所就是蓮華定院。
當時,高野山禁止女子進入。所以暫居在本院的真田父子,在山腳的九度山安排住所,以便與妻子等女眷生活。
信繁往返九度山和本院的流亡生活持續了14年,修佛得度的信繁,其後被受贈「好白」之僧名。
1614年(慶長19年)11月。歷史再次開始湧動。
豐臣秀吉故世後,徳川家康認為繼承豐臣家領導人的三男秀賴將威脅到自己,所以向不願交出大坂城的秀賴討伐開戰。這就是「大坂冬之陣」。
效忠豐臣家的信繁(幸村)跨出九度山,在大坂城的南面構築起戰壕要塞「真田丸」,英勇奮戰並贏得了勝利。然而在其後的「大坂夏之陣」戰役中,信繁體力殆盡,戰死沙場。
得益於已故亡父昌幸的巧記妙招,真田家長兄信幸(信之)投靠了徳川家,並繼承了家族領導人之地位,真田家因此免遭滅門之災。
據傳「關原之戰」後,為了不被懷疑對徳川的忠誠,並為真田家傳承後代,信幸(信之)把取自父親名字昌幸中的「幸」字改為「之」,把自己的名字從「信幸」改為「信之」。
本院作為真田家的宿坊與信幸(信之)更新了契約後,這裡作為真田家在高野山的菩提寺被稱作「真田坊」。真田家家紋的「六文錢」和「雁金」也被允許作為寺紋使用。
現在的本堂・庫裡・山門,都是得益於1860年(江戸時代萬延元年)真田家的資金援助而得以重建。這些建築未被1888年(明治21年)的大火災燒毀,江戸時代大名寺院的古樸格局保留至今。
